别误导年轻人,60年代末的食堂是这样的,60年代大食堂

至于北边官兵的援兵如刚才亲兵所言,只要不是在他攻城正当口的时候赶来,发了狠破釜沉舟孤注一掷,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,再者此时在繁昌县的王体中应该已经收到他的消息在来援途中了吧。

【本文来自《那时我是个年轻的二级小工人,每月基本工资39.78元,夜班费2毛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
记得食堂当时最好的菜是两毛钱一份,注意是一份不是一斤,都是所谓的单炒,说是单炒那也不见得,我觉得就是炒一次分成七八份而已,那么都是些啥菜呢?大约也就是这些个北方家常菜而已,你比如说,红烧肉、汆丸子、红烧带鱼、红烧茄子、糖醋里脊、糖醋排骨、啥的;馏的比较多,比如:馏大肠、熘肝尖、馏肚片、馏腰花、馏三样”

误导年轻人!

我也一直吃食堂,60年代末食堂菜一般不超过0.16元每份,可以打半分,里面的肉、鱼分量不到1/3,职工经常调侃,鱼肉含量太少;到了70年代,价格逐渐提高,70年代末所谓荤菜的价格涨到0.24元每份,而肉鱼的含量基本不变。另外菜的品种也很少,因为市场供应就十分紧张,到了冬季,甚至连大白菜都缺,最差的时候天天只有海带供应,因为武汉没有储存大白菜的习惯。我妈76年去河北日报出差,在他们食堂吃了几天,每天都只供应馒头+大白菜,可见北方(除北京)供应更加差。

食堂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缺油,大锅菜没油更难吃。偶尔早餐供应热干面,大家都很高兴,但一次热干面需要吃掉3天的油,不可能多吃。

至于工人工资并不是一样的。国营工厂轻工业工人比重工业工人工资低,相差2-3块;上海工人比内地多10来块,至于街道工厂,工资更低。我所在的工厂二级工工资37.5元,58年及以后进厂工人只能升到二级工,直到77年才有加工资的名额,忘了是10%还是30%。

以上都是80年代以前的事。大约85年,武汉放开蔬菜价格,菜场菜价翻翻,供应逐渐丰富了。

评论区

用户头像
菩提子虚
2025-05-24 02:52
这篇文章真的很棒!内容详实,观点独到,让我受益匪浅。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!
回复
用户头像
阿谁
2025-05-24 02:52
文章中提到的央视曝光怕被卫星拍到的垃圾山观点非常新颖,给了我很多启发。不过我对孙杨自退赛部分有些不同看法,希望能和作者进一步交流。
回复
用户头像
腾云的鱼
2025-05-24 02:52
作为一个计算器爱好者,我认为这篇文章总结得非常到位。特别是关于孙杨自退赛的分析,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。感谢分享!
回复